爱摩托

 找回密码
 注册imotor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搜索
爱摩托 门户 新闻 原创 查看内容

豪爵现象 

2012-8-20 17:57| 发布者: I-MOTOR| 查看: 4892| 评论: 0|原作者: 张瑞元 卢智玲|来自: 2002《中国机械》

0

摘要: 风口浪尖之上,难保永远屹立不倒,但惊涛之中,稳扎稳打,脚下有根,才能走得更远。
这是来自 2002年行业媒体《中国机械·车讯》2002/18的“封面故事”

二十年来,中国摩托车界大浪排空,潮起潮落,卷起许多闪亮的英雄,也吞没不少无奈的好汉。

风口浪尖之上,难保永远屹立不倒,但惊涛之中,稳扎稳打,脚下有根,才能走得更远。

激烈的竞争让业内普遍弥漫着浮躁的情绪,前贤所说“宁静可以致远”,不知有几人可解其中之味?

 

豪爵现象


 

品牌建树之路大致有二:一日名至实归,先炒作知名度,随后产品跟进,广告做得好,产品跟得上,品牌也就做起来了;但如果产品质量服务跟不上,久而久之,消费 者也就学会对品牌广告打折。二是实至名归,一开始就把好质量关,靠产品说话,配合以恰当的广告宣传,消费者不仅认同你的广告,也认同你的广告和产品的一致 性,然后他们会对这种一致性再做广告。“说到做到,豪爵钻豹”,消费者认同了,就是最具影响力的广告。

 

EN125

新款铃木高性能发动机,刚劲威猛的外型,与整车造型相得益彰;采用6档 变速更为合理地分配动力,最大限度发挥发动机的潜力;使用数字化点火方式及真空薄膜化油器,更加省油环保,左右方向把的分离式设计,充满赛车感觉,前后轮 采用真空胎,令行驶更安全,维修更方便,全反射式尾灯,有效提高识别性,确保夜行更为安全,跑车式直筒消声器,采用九级镀铬,并配有造型独特的防烫板,充 分体贴后座乘员,独具匠心的油箱外轮廓造型,令双腿自然贴合,增加驾驶的稳定性。

GN125

SUZUKI双圆顶发动机,实现“高功率,低油耗”SUZUKI超级P.E.I点火系统,针对不同行驶状况和发动机转速都能准确地自动调节点火角。燃烧更理想,看在眼里放更低。可根据驾驶者的愿望对避震的软硬程度自由调整,以提供平稳舒适的骑乘感觉,太子车独有的高把位,低座位设计,双脚着地轻松方便,穿街走巷,骑乘潇洒随意。

 

产品说话

从引进到改进再到创新,大长江的产品策略说来并无特别之处,只是做得扎实而已。

1992年大长江创业之初,中国的摩托车业已经是强手如林,嘉陵70、建设CY80等正在风头上,当时整体技术水平比现在更为低下。在这样的环境下,大长江决策者还是提出了“100%达到铃木水平,做国际品质的摩托车”的战略定位。

起步无疑是艰难的。虽然有一支自己的研发队伍,但比起日本四大家来,技术基础就相对要薄弱得多。于是高起点的大长江选择了与日本铃木的技术合作,从日本铃木引进AX100GN125

GN125是第一款让大长江实至名归的产品。和铃木技术合作以后,大长江开始从铃木引进产品。GN125是一款太子车,说它是太子车,其实有些勉强,大长江更看重的是它的商品性和技术先进性。由于当时市场上已有大量原装进口GN125,这款车的市场推广难度和成本无疑大大降低了,在整个消费市场对摩托车品牌知识比较匮乏的年代,引进一款大家比较熟悉的车型是非常明智的。

产品在市场上已经有口碑了,剩下就是大长江要把引进的产品做得和原装车尽量一致,这个“一致”,就是取法其上的思路。大长江的GN125以不低于原装车的质量水准不仅迅速而且长久地得到了市场的认同。直到今天,仅在福建一地,就有年销9万辆的业绩,同行提起,莫不啧啧称羡。

在 全国一齐仿铃木王的情况下,和铃木有技术合作关系的大长江没有走“捷径”。而是在铃木五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一方面,能抵得住利益的诱惑而不加入到仿 制大军中去,足见大长江的胸怀志向,但面对实在的市场机会,仅仅“自重身份”也不是什么高招。“钻豹”充分体现了大长江高明的产品策略;外型与畅销车型接 近,可有效地借用铃木王的消费习惯力量,在轻跑车市场很容易地占一席之地,另一方面有效地回避了“仿制”的问题,同时,通过二次开发,锻炼了队伍,提升了 自己的品牌形象。“钻豹”成功的经验,是值得全行业认真体会的。

2002年 的红蓝巨星,大长江独立自主开发产品的能力已经表露无疑。大长江最先策划只是开发红巨星一款车。红巨星的市场定位是中小城市,消费层面是城市有品位的白领 阶层。红巨星整车比铃木海王星“减肥”许多,车架小了,座垫高度降低,轴距脚撑都做了细致体贴的设计,更适合中国的消费者需要,这是接受市场准确信号的结 果。在装饰性和时尚感方面,由于市场诉求多元,研发人员提供了多种方案,结果就有了红蓝两颗巨星以“姊妹档”攻势走入市场的后话。大长江以开发1.1款车的资源开发了两款车,更多地满足和适应消费需要,这不能不说是产品研发思路成熟的表现。

众所周知,开发是工业企业生存的前提。坚持不COPY的大长江认为一旦COPY多了就会失去研发的能力。必须走一条不COPY的路才有可能有自己的研发。打开大长江的“全家福”就不难发现,它的车款基本型并不是很多,但不论是GN125还是钻豹,都是呈现系列化状态。就是125踏板车,也是群星荟萃,80%-90%的配件资源可以共享。大长江讲究有效开发,巧妙地利用了产品的通用性、互换性,衍生出系列化产品,同时关键部位的不同配置决定不同的价格,以不同的价格但同样高的性价比适应不同的市场,这就是产品话的魅力。

大长江的产品策略不仅在国内取得了成功,在国际市场也是风头正劲。从2000年到2008月,出口量从5000辆、10000辆到20000多辆,年年翻番,增长性非常稳定。有着长远目标的大长江公司,没有选择国外的低档车市,选择摩托车市场相对要成熟的发达国家与地区。一方面利用充分利用铃木的海外销售体系,另一方面更积极开拓自己的国际市场。AX100GN125、 海王星,到最近出口到韩国的丽星,都是以比国内售价更高的价格出口。说明在全球化大格局里,在一些发达国家不能满足的市场中,我们仍有巨大的机会。要把握 这种机会,不在于我们可以把价格做得更低,而更在于在低价位下仍有非常好的质量与服务。大长江对海外市场的开发,一如既往地秉承在国内的做法,真正抓质 量,完善售后服务体系,不冲风口浪尖,只求实的效益。

质量至上

把“质量至上”当口头禅的有,当噱头宣传的更多,像样一点的企业都进行了ISO9000系列认证,认证结果印在海报上了,印在员工心里了吗?

记 者经常和经销商们坐在一起品评厂家,谈到大长江,他们都认为,大长江的成功在于真的抓质量。大长江的新产品在工程设计、开模具后,就开始进入评价与试验阶 段:评价——生试(首次室内外试验)——整体修改——量试——达到零故障后投入生产。评价来自专门的产品评价室。每开发一个车型,大长江都要进行可靠性试 验评价。先过公司内部检测这一关。公司具备由奥地利利、日本等国引进的检测试验设备,从发动机到整车都要经过严格测试:发动机性能测试、发动机台架试验、 室内寒区测试(温度设定在-60整车性能与工况排放测试还有整车震动、耐久测试等。室内测试当然不能完全代替实际道路测试,于是评价小组还要进行艰苦的室外测试。他们将车子送到海南国家级汽车道路试验基地,做30万公里的新产品各种道路强化试验。30万公里是什么概念?可以绕地球7圈半!寒区测试则是将车子拉寒冷的北方诸如漠河等地方,实地进行寒区测试。可以想象试车员的艰辛!试车回来还要做系列工作:检查、保养车辆,写试车记录、把试车中发现的问题发E-mail回公司总部。总部根据情况提出改进与修改方案,再将修改后的部件拉到试验基地再进行路试。这样一次、两次、三次,有时竟达9次,整改方案达18个之多!

天道酬勤。1998年大长江自主开发的第一款新车钻豹推出,现在这款车成为中国目前销量最在原车型之一。随后又相继有福星、丽星;到20011230,一天之内,悦星、红蓝巨星3个新车型首批量产。

无可否认的是,这些开发还只是大长江人在铃木发动机的基础上,对摩托车外型或局部的开发,但能紧紧把握市场的变化,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已属相当不易。

质量管理部的杨工对于1994年将GN125送到日本铃木公司去的情景记忆犹新。当时车上一个活塞环的一侧厚薄不均,当时相关工程师认为没有什么大碍,但王大威总经理得知此事大发雷霆。结果可想而:经过严格操作后的GN125从外观到内在质量,让日本铃木专家当场对大长江表示赞许。

与日本铃木方接触多了,自然就有了深切体会:为什么日本车会有今天的高质量产品形象,其实也就是来自他们认真与持续改进的工作态度。

大长江也这样做了。每一个零部件的国产化他们都要反复与日本车比较,如果达不到标准就宁愿付出高价从日本或日资企业买也不凑合着使用。这与19941995年时的行业背景反差极大。可是秉承“事在人为”理念的大长江人还是坚持着走质量之路。

“我们要在中国本土生产与日本铃木同样水平的摩托车!”

“国际品质,仅出精品”。大长江的豪爵125系列摩托车荣首届“中国名牌产品”;

“我们没有别的,别人是说了不一定做,我们是说了也这样做了。”

ISO9000谁都会说,但我们是实实在在地在执行。”

TQM—— 全面质量管理,是大长江严把内部质量关的法宝。动员全员关心与控制质量。下道工序检查上道工序,每个操作者又是检验者。大长江是怎样调动所有员工的质量意 识的?对生产线上的员工进行岗位培训、班组教育,实行质量责任制,奖罚分明当然是最根本的。公司从一开始对质量与技术标准定位高,从上到下传递着一个“认 真”的精神。

到 大长江公司去参观,整齐有序的车间里是先进的工艺装备与检测设备。全自动喷涂、油箱冲压焊接、机加工、热处理各种生产线是大长江产品的硬件保障。坚持以质 量取胜的大长江公司自己生产所有关键件,发动机、座垫、车架、减震器等都是自己生产。一流的设备配备一流的管理,培养了大长江人上上下下的质量意识观。

来自配套厂家的质量如何控制?那可是别人的灶台,大长江能管理到吗?

在创业之时,就算当时最好的配套厂家也无法达到大长江提出的铃木标准。1994年 就与大和茳合作的中南轮辋公司,有时为了达到大长江要求,一次要提供模具四五套。大长江的质量管理也使他们同时得到了提升。所有给大长江配套的企业都有一 种自豪感。大家都认为现在给大长江配套件等于是给自己做广告。现在,大长江对配套厂家更是严格要求。事先要对厂家生产、检测与技术能力进行评估,在达到大 长江要求后,还要进行样品试制,在小批量产品质量得到保证后,才给予配套生产的资格。如果市场反馈配套件出了问题则对配套厂家实行以一罚十。

优质产品必须有优质的售后服务。“把自己的屁股坐到用户的板凳上”这是大长江人对用户服务的形象比喻,简单质朴但实实在在。为此,大长江对用户有四条没有半点修饰承诺:12500公里免费保修、3个月内1000公里免费保养一次、提供预约上门服务、设立24小时服务咨询投诉电话。由于尊重用户、重视投诉、踏踏实实为用户服务,才使得豪爵车名满九洲。

运作务实

大长江总经理王大威的聪明之处在于非常有效地利用了铃木的品牌资源和技术资源,但同时又建树了自己的“豪爵”品牌。上攻伐谋,大象无形,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在中国,评价一个摩托车企业过去,看经营业绩就可以,要预测一个企业的未来,则要更多地研究企业的领导人。因为在目前的环镜下,任何其它因素都不如领导人个 人的因素对企业未来的影响大且深远。大长江的领军人物王大威非常务实,记者经过一番周折和他见面,记者“告诫”他:现在,许多有魅力的企业领导人已经成为 企业品牌的一部分。为人其实很随和的王大威连声说:“我个人没什么……。”

 

《中国机械》:目前业内对大长江这几年来的市场业绩都持肯定态度,可否请王大威总经理总结一下大长江的成功经验?

王大威:首先,我们还不能说我们是成功者,因为竞争还很激烈。如果硬要总结的话,我认为一是企业的决策与机制;二是我们有一支好的人才队伍;三是脚踏实地。

企 业的决策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审时度势,没有对市场与行业内在规律的深刻认识,方向把握不准,就没有现在的大长江;同时,大长江的体制既不同于国 企,也不同于独资企业,它吸收了很多种企业体制的精华。只有好的决策与好的机制才能吸引好的人才队伍并且达到人尽其才。

《中国机械》:据悉,大长江今年的目标是产销量达到70万辆,业内大部分人士认为企业达到一定的量时就开始走下坡路,“冲量”几乎成了一个槛,大长江能跨过这个槛吗?

王大威:强了才能大,“强大强大”强在前大在后。一个企业的强是从各方面综合实力而言的。不是以数字来衡量的,而是综合通过能力的问题。大长江不存在冲量的问题,也就无所谓这个“槛”的问题。

《中国机械》:请问王总,您能否谈谈这次大长江公司与铃木公司合资成立研发中心的意义所在?

王大威:首先,对于摩托车企业而言,先进的研发水平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大长江与铃木公司合资建立研发公司,就解决了这个根本问题。大长江研发水平目前原本就在国内居领先水平,现在与铃木合资后,大长江公司的技术研发也进入更深层次的发展。

第二,与铃木合资建立的研发公司也意味着大长江公司将向国内国际市场提供更多高性的具有国际水平的摩托车。

第三,它将有助于提升中国摩托车行业的整体水平,有助于中国由摩托车生产大国向技术强国的发展。同时,也为我国摩托车业的出口创汇创造更多的机会。

第四,这也预示着大长江公司将与铃木公司步入更深更讽刺话的合作领域。同时也对铃木巩固中国市场、将更有效利用中国的低成本加入到世界市场的竞争中去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机械》:随着合作的深入,我们的民族品牌会不会一步步成为湮没于日系车之下?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不是我们民族工业的一种损失?

王大威:不要老是用这种狭隘的民族工业心理来理解这种合现象。你仔细想想,我们中国人失去什么了?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技术研发水平,从技术、生产、劳动力就业、财务税收等各方面,我们都是最大的赢家,不是吗?

《中国机械》:您怎样看待当前中国的摩托车市场?您认为中国摩托车业的前景如何?

王大威:中国摩托车市场潜力非常大,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但目前税赋过高,还有城市限牌遏止了中国摩托车业的发展。至于中国摩托车业的款来,整合之路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还是一句话:强者生存。

发展潜力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没有惺惺相惜英雄相敬之意,定然不会有R&D的诞生。

20029月,日本铃木与大长江摩托车集团签订在中国合资建立研发中心(简称R&D)的协议。新的R&D主要负责250CC以下排量摩托车及发动机的开发,它面对的显然不仅是中国市场,而是全球市场。

股份比例:铃木公司60%,大长江40%

这是日本摩托车企业在中国建立的首家合资研发中心!

必须看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摩托车产业的版图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近两年来,日本的本田、铃木、雅马哈都加大了在中国的动作幅度,在技术方面比较保守的日本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独资或合资的研发中心,意图其实都很简单,就是要整合发展了二十年的中国摩托车制造业,使中国成为中小排量摩托车的世界工厂或车间。

能 做“世界工厂”,是中国摩托车产业二十年发展的成果,但同时也是相对弱势的体现。产业政策的失缺,使中国在拥有世界最大市场资源的条件下,经历了长达二十 年的发展,仍然停在“只大不强”的地位。但尽管如此,在中国及海外的中小排量车市场上,日本正在遭受着中国车的冲击。所以日本企业只有在中国建立研发基 地,同时也建立零部件采购及生产基地,才能应对全面的竞争。

铃木选择大长江合资建立研发中心的背景和意义,《中国机械》将在今后专门予以阐述。这里首先可以明确的是,这一事件是对以大长江为代表的中国摩托车技术水平的一种肯定。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没有惺惺相惜英雄相敬之意,定然不会有新R&D的诞生。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相关阅读

imotor爱摩托:业界头条、一手新车试车报告、国内外新车报道、两轮相关部品及讯息每日更新,更是两轮爱好者表达态度和价值观的新锐聚集社区。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摩托网 ● 深圳市声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64422号-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