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重庆摩展的第14届。
这个号称是亚洲最大的摩托车展,也不是号称,实际上也是,因为他立足的是中国最大的摩托车市场。
但从参展企业和参展的产品来看,这个“最大”也仅仅是‘最大’,没有多大的意义。
关于重庆展该如何办的讨论实际上业界和媒体一直有讨论,从一年一届到缩减到两年一届,据说明年起已得出要么一年一届要么干脆别办了的结论。
为什么会有这样子的结论?
最主要的说法自然是行业不景气,消极的摩市行情已经支付不了高昂的展台成本或者说支出大于收获,干脆不参加了;
另一说来自重庆摩展的主办方,虽说有行业协会的指导方针,但行业协会的职能多是行政干预让不少不情愿参与的企业卖面子参加,最主要的在于摩托车展会多年创收大于创新,真正鼓励摩展往好的方向发展的实际措施实在少之又少。
爱摩托曾经谏言,这个亚洲最大的摩展既然叫国际,就应该有国际的视野,一方面真正让大大小小的跨国品牌都乐意参与进来(而不是现在勉为其难地邀请几个品牌的地方代理商进来充充数),让中国了解世界;另一方面,作为中国摩托制造一年一度的行业盛典和新品发布的舞台,同样也应该邀请到国际两轮媒体到中国来,让世界了解中国。但目前来看,这两点似乎都没有做到。
稍稍有心的人会发现,这一次,用心的不仅仅是压力山大抢速度报道新闻的媒体,还有摩托装备。
MOTUL机油、米其林轮胎、丹尼斯摩托服、SHAD行李箱、雅酷士机车靴、代理多个海外装备品牌的摩品汇等各种中外摩托装备。
无论从参展的数目还是参展展台的精心陈列与布置来看,2016年重庆摩展上的摩托装备是记者参加重庆摩展以来见到的最具规模和用心的一次。
而从主办方提供的数字来看,让众多装备配套厂认真备战重庆摩展的自然是中国摩托文化的日益增长和成熟,摩旅文化和摩旅产品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车迷对安全驾驶意识的增强,对高品质配套装备的渴望,让这些摩托装备厂的守候了很久的春天终于要来了。
另一方面,值得推崇的是组委会在将展会打造成“车迷嘉年华”的方向倒是越走越近,虽然只是有些形式上的东西,但作为两轮文化刚刚兴起的中国,这个还是值得鼓掌称道的。骑士评选,美食、音乐,开始有了车迷嘉年华的气氛和意味了。 但来自很多摩迷的反应,组委会为了吸引更多车迷加入到展会,也采取了提供补贴、提供专门停车区的相关措施,为了让展会更显高大上,只有250cc以上的车迷是可以拿到从当地到摩展现场的补助的,换言之,250cc以下的摩迷,对不起,你要过来看展,就只能是光凭你的热爱和梦想了。其实,个人并不赞同这种补助的方式,如果展会本身够魅力,活动内容够丰富,传播做得好,喜欢摩托车的车迷想来的自然就来了。中国摩托车迷的文化靠金钱上的鼓励有点下策,要来的自然来了,用这种补贴和特殊政策的方式来吸引他们,难免会有惯坏和变味的意味。
的确,我们自然是没法跟真正国际意义的米兰展来相提并论,因为米兰展毕竟这么多年,面向的是成熟的机有着浓厚的机车文化氛围的欧洲市场。虽然中国市场从地域的广度还是消费者的人数都可以和欧洲媲美,但真正的机车文化尚在形成中,还需一定时日。 真正的车展就应该是办给他的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看的,如何真正意义上让重庆摩展成为中国摩托车展乃至国际大牌同步在中国上市的新车发布的第一前沿阵地,如何真正意义的让中国几十万玩家几百万的消费者当做一种摩托车的节日从四面八方来朝圣?
真正的机车文化应该是什么?如何让重庆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亚洲第一展,或者是我们重庆摩展需要思考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