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又近尾声,中国电动车行业的竞争也随着新国标的实施呈现出新的竞争态势。 简单粗暴的价格战是这个行业处于“无门槛”的竞争状态,低换言之,这一阶段,以成熟的摩托车车型为原型,配套平台共享,整车企业无技术含量,大部分以拼装,组装为主;大部分企业处于“无技术、无制造、无资本”的三无状态,只要你能做到足够的低价,你就能赚到这个行业的第一桶金。 这是中国电动车行业的初始阶段。 经过1.0时代的原始积累,品牌的需求逐步呈献,几乎和中国摩托车行业走的路一样,经过了第一阶段的价格厮杀之后,在政策模糊,非标生产的背景之下,各企业依靠促销、明星代言等各种手段博出位,获取更大出货率,达到中国电动车销量史上的“黄金时代”。 这是中国电动车行业的第二阶段,也初步形成了以天津、无锡、广东东莞为主的三大板块。 在这期间,有一定品牌意识的销量企业,同步开始引入明星代言打响品牌,时下流行的流量明星基本被电动车企业承包,甚至不惜引入韩国流量明星,以吸引城市年轻消费群体的注意。这一阶段商战代表为雅迪和爱玛的“电动车行业领导者”之争,时间段2011-2013年,比如爱玛之于周杰伦、雅迪之于胡歌、赵丽颖等,中国电动车行业的几大品牌开始浮出水面。 当企业有了一定规模、一定品牌知名度之后,产品的差异化竞争是必然的诉求。 2013年雅迪调整策略,推出自主研发车型,并且开始推出相关周边部品,以个性产品和个性文化来打造“高端”概念; 爱玛同样推出具有设计感的新品,主推“时尚”,并同步强化升级电池等核心零件。这两大品牌之外,台铃、绿源等也不甘落后,以动力、安全等以产品为诉求的产品逐步亮相市场。 与此同时,台湾GOGORO的风靡,也让各厂纷纷推出GOGORO同款,良莠不齐,价格混乱,一时之间行业群魔乱舞,乱象环生。 为了回避“不标准”,各家均有其道,混淆视听。有宣扬自己是“领导者”,要么“德国博世”、“摩托车/汽车配套件”、要么“换代升级”,要么“国际化”,各种“定位”出道,但行业没有一个统一的制造标准,技术标准。 在这个阶段,各品牌消费意识培育不足,品牌只有认知度,美誉度和高度欠缺。电动车行业无名牌。尽管爱玛雅迪一直在争相当老大。年销量也都达到二三百万台,但是这两个巨头的产品,与同类产品差异不大,价格上也没有什么优势,整个行业的核心竞争水平仍然处于低级水平。 中国电动车制造真正的品牌竞争时代即将到来。 1、2019年起中国电动车制造新国标推出,意味着中国电动车制造的真正标准化开始。 2、3C认证、电摩制造的标准法规,同为两轮制造的摩托车企业本田、光阳、豪爵、宗申、力帆、隆鑫纷纷转型进入,加入到传统电动车制造业的竞争行列; 3、以小牛、虬龙、速珂、e客等互联网型电动车品牌的纷纷加入,中国电动车进入传统制造业和互联网型电动品牌的交锋与交融。
随着制造的标准化,传统电动车企业+摩托车企业+互联网型企业形成的三大制造阵营。并随着互联网和制造的全球化趋势,中国电动车必然将以国际两轮车的制造标准、标准及规范化产品,加上互联网思维下的营销模式和推广思维,以及随之而来的新的电池租赁换电模式、电池技术发展的影响,电动车两轮制造, 必定会催生整个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带来竞争的多元化,竞争升级,中国电动车制造也必将逐步升级。 以上是EQB实验室Q博士为您梳理的中国电动车发展的4个不同的时代。 眼看电动车新一轮格局演变正在上演,如果让您选出当下中国电动车行业的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TOP10品牌,您会怎么选? { 互动有奖 } 欢迎关注EQB实验室微信公众号 找到这篇推文并在【留言区】分享您的入选理由, 留言评论在获得点赞数最多的小伙伴送出199元现金红包一个~ 12月10号公布获奖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