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摩托

 找回密码
 注册imotor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搜索
爱摩托 门户 新闻 原创 查看内容

该如何选择合适的轮胎

2015-3-10 09:34| 发布者: SHERMIE_D| 查看: 8236| 评论: 0|原作者: 教士|来自: 小老婆机车资讯网

0

摘要: 如何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轮胎是一个值得思考以及讨论的问题,贵的轮胎就一定值得我们花大价钱去购买吗?
近日来,浏览了许多来自对岸台湾的帖子,发现了许多热爱摩托车的摩友虽然对于车型有很深的研究,但是对于轮胎却不是那么的了解,正好小编借此机会,讲一讲关于轮胎的故事。

(以下皆为无责任转载。)

不管老手或新手在面对到轮胎选择的课题往往都是个很大的困扰,因为骑车圈有个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奇怪观念
那就是用耐磨的胎就是在玩命,省小钱花大钱;而用高档的性能胎够黏但也够花钱,
而事实真的是这个样子吗?


前言:

轮胎是车子与地面接触的第一线,也是攸关安全性的第一道防线,该如何好好的守下这道镇守着安全大门的关卡除了仰赖骑士本身的技巧外,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胎才是确保行车安全的不二法门。

长久以来大家总是觉得"是轮胎害骑士摔车",但从未有人检讨过"是自己的骑车技巧害自己摔车"。就像你看到了前车打了右转方向灯要转弯你还硬要往他的右边冲最后被撞倒才怪对方没在看后面,事实上该检讨的是自己为何对方打了方向灯了还硬要往打的方向钻才对。

给了你在好在顶级的性能胎,如果搭上了不良的行车概念,那真的是神仙也抓不住你了。

台湾常见的选胎方式是"最黏最贵最性能取向"的就是安全的胎,而选择街胎或休旅胎就是"想省钱选耐磨但找机会害死自己",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观念,但可怕的是这种观念早己深植在许多骑士的心中,甚至认定这就是获得行车安全的最好途径


这篇日志的出现也许会冲击到很多有这样观念的骑士,但很抱歉,听起来也许刺耳、也许残酷,但该讲的话真的还是要讲



先从对于轮胎的基础认识开始讲起吧?

应该有不少朋友看了这则新闻会觉得奇怪?姑且先不谈记者的水平与头脑的等级,先来破除一下长久以来对轮胎的错误称呼"热融、半热融胎"吧。

"你轮胎要换那个全热融的抓地力才好!可是雨天全热融胎抓地力不好危险",相信很多人听过这样的论调吧?

 

究竟何谓全热融胎?何谓半热融胎?何谓胶胎?
而全热融胎和半热融胎就没有用到"橡胶"?还是胶胎其实指的是"塑胶轮胎"???
那一些中间硬两边软的复合式材质胎不就是"中间半热融两边全热融"?

 

其实这都是长久以来我们对轮胎的错误称呼,你们有看过国外的轮胎厂在介绍轮胎的页面是写"热融胎区""半热融胎区"这样吗?绝大多数国外轮胎厂的介绍都是按照轮胎等级和用途区分。

 

赛道用(竞技)、街道用(运动、性能)、休旅车用、多功能或越野车用,这才是轮胎正确的区分法,依照用途及性能指数来区分。

 

过去汽车在区分轮胎等级时会有个参考依据叫"磨秏系数",系数越低者代表越不耐磨但抓地力越强。而这也是个选择轮胎的参考依据。而机车的轮胎因为考量到的层面比汽车要来广,所以磨秏系数并非主要的参考依据。所以大家看到这边就可以开始停止用"热融胎"这种称呼来说明轮胎的等级了

 

赛道用(竞技)-材质最柔软,在极端的环境下(如高转速+高速)还能保有优异的变形能力来维持抓地力,同时较尖的胎型也能提升车辆的操控性,无论是灵活度或倾角都是。

街道用胎(运动、性能)-大部份常见的就是所谓的复合式材质胎(如米其林的2CT),过弯极限也许无法如同赛道用胎那样高,但在操控性及耐用度上取得一个平衡点。

休旅用胎-针对较重型的车种使用,因应其重量对轮胎的负担而增强轮胎的荷重能力避免轮胎消秏过快,但大部份的休旅胎胎型都较圆以求最大的中央接地面积,所以在灵活性上远不及赛道或街道用胎。

多功能或越野车用胎-应该不用我解释了………

(其实小编之前虽然知道这个但一直没有"正名"所以还是继续把性能胎称作热融胎…)

 

以上,就是对于市面上常见到的轮胎分类。底下小编在简单汇整几个非常常见的Q&A…

 

Q:不是还有雨胎吗?

A:基本上市售胎不会有雨胎这种选项,因为纯雨胎的设定其实只存在在赛道上,一般街道使用的胎都是以均衡性为主,但很多人会把花纹非常多的胎给称作是雨胎,其实这是错的,真正的纯种雨胎在晴天的磨秏度非常可怕的!

 

Q:为什么很多人所谓的"热融胎"(赛道、竞技用胎)在雨天的抓地力都不好?

A:轮胎胶质与路面的接触面积越大,抓地力就越好,台湾人所称的"热融胎"大多都是指赛道、竞技用胎,在赛道上使用时因为环境较单纯,在追求极致抓地力的情况下轮胎的设计几乎不会有太多的花纹,就算有也仅是几道简单能应急的花纹在上面。而下雨会使轮胎的抓地力下降的主因在于水阻绝了轮胎胶质与地面的接触导致失去抓地力。排水性良好的胎可以在划过水面时割破其附着在地面上的水膜使轮胎的胶质处能确定接触地面,但赛道竞技用胎却会因为排水性较差导致若遇上较大的水滩时会失去抓地力产生危险。绝对不是下雨天轮胎热不起来这个原因造成抓地力下降的。

 

Q:抓地力的强与弱完全是靠轮胎吗?

A:事实上轮胎只是获取抓地力的主要来源之一,真正影响抓地力强弱的因素还是在于骑士本身油门的操控,引擎点火、转速对于轮胎的影响才是决定过弯安全性的最大因素。所以抓地力的强弱与油门的操控、档位控制及重心移动等等是息息相关脱离不了关系的!否则为何有人用休旅胎一样高速顺畅过弯,可是有些用着高性能胎的人却常在低速下莫明奇妙的失去抓地力呢?

 

说了这么多,好像小编在全盘否定高性能胎的安全性,其实这篇文章的重点并不是在否定高性能胎的安全性(事实上,是真的很安全),但其实小编是想告诉各位"轮胎提供抓地力,但该学的是如何靠自身技巧让抓地力提升而非只靠轮胎给的抓地力"


轮胎的等级绝对的安全性,正确的驾驶观念才是正解!

有很多用着性能胎却曾经摔车过的车友,排除掉辗到小动物、泥巴砂石或水滩这类外力因素,有很多应该都是在速度不快或明明觉得很稳却突然失去抓地力而滑出去的经验,很多会说是因为胎热不够所导致,但有些明明胎己经热了却还是滑的莫名其妙,这其实真的不能怪轮胎,因为影响轮胎抓地力的原因真的很多。

 

油门操作不当、转速过高、姿势错误导致轮胎荷重跑掉等等都是导致失去抓地力的主因,其中油门及转速控制这两个是最常发生的失误,所以这一篇就要开始破除一些对于轮胎等级才是影响安全的唯一途径的人的迷信………

 

先从暖胎开始聊起

轮胎得到抓地力的过程,引擎点火产生动力---(传导)---→轮胎----(挤压)---→变形黏附于地面。而暖胎的主要作用就是让轮胎的工作温度起来后得到最佳的变形能力(也就是俗称的变软啦)

而在没达到工作温度时的轮胎虽然一样有挤压后变形的能力,但效果绝对不会比起暖胎后要来的好。很多人对暖胎的印象就是左摇右摆,绕S型来磨轮胎使其变"",但这样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单纯的左摇右摆热的只是轮胎的表层,就像你微波炉去微波一颗冷冻的粽子,火候不够强就是外面热里面冷一样的的道理,对于轮胎整体的温度提升是很有限的。

这种大家长久以来的"左摇右摆S型暖胎法"其实是错误的,因为你只让表层"变热",但却忽略掉了轮胎的整体温度,当然会没有什么效果。真正的暖胎其实就是靠着油门带出的引擎动力去"挤压"轮胎,这样才能很快的使轮胎达到工作温度,如果只是轻含着油门在那左摇右摆其实是暖不了胎的!


123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imotor爱摩托:业界头条、一手新车试车报告、国内外新车报道、两轮相关部品及讯息每日更新,更是两轮爱好者表达态度和价值观的新锐聚集社区。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摩托网 ● 深圳市声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64422号-1

返回顶部